寧夏新聞網訊(記者 宋斐)6月30日至7月2日,2025年全區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員培訓班在吳忠市紅寺堡區順利舉辦。來自全區各市、縣(區)殘聯督導骨干及自治區督導隊成員共70余人齊聚一堂,通過系統學習與實踐體驗,為推動我區無障礙環境高質量發展“充電賦能”。
開班儀式上,與會人員共同學習了中國殘聯政研維權工作會議精神,明確了2025年殘疾人維權工作的重點方向。吳忠市、固原市、興慶區、惠農區、紅寺堡區、海原縣6個地區代表先后發言,圍繞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落地、跨部門協同聯動機制、困難家庭無障礙改造等實踐課題,分享了各自在工作中探索出的寶貴經驗,為參訓人員提供了可借鑒、可復制的“地方樣本”。
本次培訓創新采用“理論教學+現場體驗+分組研討”的三維模式,邀請業內權威專家“傳經送寶”。中國建筑學會無障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孫一平,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、無障礙通用設計研究中心主任焦艦及副主任高渝斐等,圍繞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》落地路徑、《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標準》技術要點等核心內容進行深度解讀,為學員筑牢理論根基。在實踐環節,參訓人員深入紅寺堡區工商銀行、政務服務中心、人民醫院等重點場所,以“督導員+體驗者”的雙重身份,實地檢查無障礙通道、服務窗口、標識系統等設施的建設與使用情況,在“沉浸式”體驗中發現問題、思考對策。隨后的分組研討中,大家圍繞“老舊小區改造中的無障礙適配難題”“公共服務場所人性化服務提升”等議題展開熱烈交流,碰撞出諸多務實管用的思路舉措。
“課程設置緊扣實際,既有法規政策的系統梳理,又有一線案例的鮮活解析,讓我們對督導工作‘干什么、怎么干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。”參訓學員紛紛表示,此次培訓干貨滿滿、指導性強,不僅更新了知識儲備,更提升了實戰能力。下一步,將把培訓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,在日常督導中嚴格對標法規標準,主動回應特殊群體需求,為殘疾人、老年人等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撐起“無障礙保護傘”,讓溫暖與便利惠及更多群眾。